吉林省抚松县仙人桥镇闯出增收致富“牛路子”
抚松县仙人桥镇是全国文明的温泉小镇,这里山高林立,生态优美,不仅吸引了外来游客前来康养和游览观光,一众有识之士也瞄准了这里的肉牛养殖产业,一场大农业的发展序幕正在徐徐拉开。
居在深山,养殖肉牛名初显。仙人桥镇的16个村屯,根据地理环境分为河川片和岗岭片。全镇境内有八条江、河,临水而居的河川片村屯多临近交通方便的主要公路。而岗岭片的村屯,都在高山平原之上,大多与长白山相望,离主要公路较远,交通不够便利,尤其是在粮食销售上,往往不是那么尽人意。多年的经验积累,让岗岭片的居民摸索出了养牛的路子。特别是牛市逐渐变“牛”的过程中,结合乡村振兴和推行“秸秆变肉”的养殖工程,村民把自己种植的玉米和秸秆,用来养牛,而这十多年来村民也通过养殖肥牛,尝到了甜头。以南岭、庙岭和东风村为首的岗岭片村屯,有百余户农家养殖肉牛,仙人桥镇除了温泉康养,肉牛养殖业愈来愈声名远播,在县域内外颇有一点名气。
养殖成链,远在深山有人问。随着养殖肥牛户数的增多,小有规模的养殖,吸引购买者逐渐上门来买牛。南岭村85户村民,就有50余户养牛。其中,养牛最多的户有70头。庙岭村170户,其中30%的农户养牛。到岗岭片村屯购牛的商客,每次都是满载而归。随着网络的普及,仙人桥镇的肉牛除了销售到本县外,还卖到了周边市县。牛市价格越来越透明,即使在家门口卖牛,在销售价格上,养牛户也不吃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庙岭、南岭、东岭、东风、小金山、富民和大青川等村养牛户已达200余户。目前全镇肉牛存栏近3000头,年出栏2000余头。
破茧成蝶,成就大农业态势。多年的肉牛养殖,让养牛户经受住了市场跌宕起伏的考验。养牛业在镇域内形成大农业链条。庙岭的养牛户,消耗本村70%的玉米秸秆,有效减轻秸秆离田的压力。南岭村的养牛户,除了消耗完本村的玉米秸秆外,还辐射周边的大营村、富民村、参岭屯的玉米秸秆。不但减轻秸秆离田的压力,还促进了生态环保。牛粪作为农家肥回归田园,种出的有机作物又增加农民收入。庙岭村民于凤珍的儿子养牛,牛粪运到她一亩半的谷地里,生产出的小米供不应求。“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抚松县人民政府与山东翔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的抚松县肉牛生态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投资3亿元,将落户仙人桥镇,全镇的养牛户都将成为公司旗下的肥牛代养户,届时产、加、销一条龙,代养户不用为销售发愁,同时,公司也将带动区域内的富余劳动力就业。仙人桥的肉牛养殖业终将乘势破茧成蝶,成就大农业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