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枳壳”种出“甜日子”:四川龙台村的致富“良方”
“只有枳壳的直径超过三公分,才能进行采摘。”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的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里,因为担心农户采摘的枳壳质量不过关,龙台村党支部书记李楚雄一再强调采摘的要求。
“人勤地不懒,种地要用心”,2015年,李楚雄与同伴找寻回乡创业的契机,决定种植龙台村优势药材——枳壳。
这种外形类似青桔的酸苦果实,如今每年保底产量三百余吨,市场收益达200万元以上,无人问津的野枳壳一跃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甜果果”。
在巴中地区,枳壳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据《巴中县巴州区志》记载,当地枳壳质量甚佳。在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山区种植的枳壳被称为川枳壳,色黄肉厚,味带酸,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在龙台村,村民们秉持着传统的晾晒之法,将刚采摘下来的果实横剖为两半,使其晒干脱水,之后方可成为入药的材料。然而,这种方式在过去或许行之有效,但难以满足现代医药市场对枳壳数量的要求。如何才能带动周边农户增产致富,这个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回乡创业的李楚雄。
喜人的是,为了鼓励种植药材,巴州区成立了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健全“党支部+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在龙台村建成了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并根据龙台村的实际情况,将培育种苗纳入统一管理范畴,科学管护,并指导农户采用套种的种植模式。李楚雄的创业之路也由此走上了正轨。
政策支持加上科学种植,枳壳产量连年增加,龙台村枳壳种植面积从最初的400多亩,增加到1080亩,村民收入同比增收30%。小小的枳壳给当地带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
“既种植枳壳等药材,也种植大豆、土豆和蔬菜等农作物。”时任巴州区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郎跃说,这样第一可以更好地保证枳壳的品质;第二可以降低管护的成本;第三可以解决从栽植到最终投产期间没有收益的问题。在为村民谋求增收致富新渠道的同时,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扬子江药业集团等规模药企成为重要助力。扬子江药业集团派出专业团队,到原药材产地进行种植指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拓展中药产业链,稳步推进基地管理体系与中药材全过程追溯系统,提升药材资源的品质和利用价值。
“与扬子江药业集团GAP共建,既保障了种植规范、品质统一、渠道畅通,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激发了村民的参与度。”巴州区水宁寺镇党委书记何劲松介绍,“未来,我们将争取与扬子江药业集团扩大共建范围,辐射带动更多的村镇,实现药企产地共赢,持续带动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事业再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