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风采展 | 思耀国:沙地变良田绘就三农“丰”景图
开栏语:近年来,陕西省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培育出了一批扎根农业、服务农民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农业科技报》官微精心策划推出《高素质农民风采展》栏目,充分展示陕西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成就和高素质农民的风采。本期推出第三篇《高素质农民风采展 | 思耀国:沙地变良田绘就三农“丰”景图》。
“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是使家庭农场、合作社迈进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重要途径。”今年49岁的思耀国是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魏家峁人。在新时代的召唤下,他回到这片热爱的土地,在广袤的农田上开辟新战场,争当共同富裕领路人,书写了别样的精彩人生。
在毕业那年,思耀国根据所学专业,做起了兽药零售行业。几年间,买卖做得风生水起。但他却不时地会想起,一刮风就黄沙漫天的家乡,没有产业做抓手的乡邻。这一切该如何改变呢?
2013年,机会来了。榆阳区提出“鼓励农民返乡创业”,这一下子就点燃了思耀国跃跃欲试的内心。“定要借此机会,一举改变家乡穷苦状况,把家乡的荒漠变成良田,带动乡邻共同富裕。”那时的思耀国将一腔热血倾注在了家乡的这片土地上。
创业之初,在家人的支持下,思耀国成立榆阳区耀国家庭农场,先后整合了1200亩的荒地,并对所流转经营的土地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将撂荒多年的千亩土地变成高标准良田,只待孕育新希望。
为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对流转土地进行平整和复垦,形成集中连片种植;撂荒地无水无肥,在深改土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地肥力;铺设田间管道,恢复农田水利设施,将撂荒地变成水浇地;积极拓宽农田耕作路,让机械化设备进场......
与此同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学院等,思耀国引进先玉1483、1321和马铃薯中榆9号、希森6号等高产优质新品种,并应用测土配方、水肥一体、玉米增密度、玉米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实现了粮食持续稳产高产和品质效益双提升。
思耀国说,“今年,家庭农场承担的玉米增密度提单产试点项目500亩,亩均玉米株数由之前的4200株增加到了6500株,预计亩均增产近800斤;马铃薯亩产超3650公斤。”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思耀国推动农场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农业,采取品种、耕种、技术、防治、收购“五统一”模式,与3万多农户建立合作关系,不仅扩大粮食种植规模,还让农户每亩增收300-500元。
此外,农场先后购置拖拉机、旋耕机、玉米播种机、农用无人机等40余台(套),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年均开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2万多亩。
以此为契机,思耀国成立了思路农机合作社,为周边5个乡镇农民种植提供耕、种、管、收、销全程托管服务,托管面积达3.5万余亩,使农民种地更轻松、雇工更省钱。
种植版图已构建完成,但思耀国谋划农业发展的思路不止于此。他认为,“只有把牲畜养好,才能把地种好”。于是,从2016年开始,农场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1000多平方米,引进白绒山羊、湖羊等,开启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模式。
农场还推出“借羊还羊”模式,进一步解决了小农户发展的资金难题,又降低了农场的养殖风险。目前,该模式已成功带动农户养羊3万只,引领农户新成立家庭农场11家,推动组建农民合作社6个。
为解决牛羊肉销售难题,思耀国新建风干羊肉库、保鲜库、冷冻库共800多平米,探索出共享冷库发展模式,打通了牛羊肉进入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为养殖户解忧探索出了新路径。
反哺桑梓,泽被乡邻。思耀国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先后组织培训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次,形成了“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基地带全村、全村辐射乡”的良好局面。“薪火相传、倾囊相授,实现共赢增收一直是我的目标,我也将与更多高素质农民携手共行。”思耀国乐呵呵地说道。
农业科技报·清水号记者:谷幸 李煜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